“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
栏目:文化新闻 发布时间:2024-10-18

  今年以来,新型消费展现出蓬勃活力。从虚拟人物“活”起来的数字体验馆到指尖技艺“活灵活现”的“非遗手工”坊。各地用新创意、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经济新活力。

  “非遗手工”制品相关的消费热如今持续升温。近期社交平台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非遗类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200%,购买非遗制品的用户数增速更是超过300%。团扇、竹编、剪纸等“非遗手工”制品销售火爆,不少年轻人亲手参与制作,深入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各地“非遗手工”焕发新生机

  一大早,记者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非遗集市时,这里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剪纸、糖画、精雕葫芦画等非遗手工制品,不仅做工精美,还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像这样一把漆伞的制作,就是运用了古典漆扇的制作工艺,特别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

  游客徐梓晨:希望以后能多学习这样的知识,长大以后把这些东西传播到全球,让大家都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传统文化产品买单。在河南郑州,这家百年历史的制香工坊专门开设了课程,从制香的技艺、香料的配比到香材的辨识,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前来学习和制作。

  郑州市民 林星:学了之后感觉不单是一个制作香的过程,还有历史文化。

  创新突破 非遗工坊焕发新活力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建设非遗工坊6700余家。诸多新工艺、新设计与非遗元素融合,创造出一系列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与市场接轨的机会。

  李彦妍是传统制香技艺非遗传承人,她自创并申请专利的制香工具,解决了“线香”造型单调的问题。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从最初的20多种增加到100多种,像文创盲盒、冰箱贴,尤其是反映中原文化的宋锦香、唐宫香等产品特别受市场欢迎。

“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

  传统制香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彦妍:这个冰箱贴不但是取了我们河南土的色,而且整个冰箱贴的味道,也富含着泥土下过雨后的芬芳。目前我们有三家自营的店铺,在全国有将近五十家代理商。

  非遗手工制品如何推陈出新,融入百姓生活,是当下不少非遗传承人面临的问题。新津纸艺技艺非遗传承人江学春就发现,传统的纸贴画过于简单平面、形式单一、市场认可度小、没有创新。

“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

  新津纸艺技艺非遗传承人江学春:我们之前全部做的是平面的,别人就认为自己拿着没什么用,然后就有人建议我可不可以做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

“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

  江学春不断探寻纸贴画创新形式,通过卷、折、立、描等多种形式,让纸贴画“站”了起来,不仅变成了立体的艺术品,同时还从最初传统的摆件,演化出可佩戴的配饰,可随身携带的挂件,让纸贴画工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

  新津纸艺技艺非遗传承人江学春:每一个花瓣都是一毫米的纸条卷成一个很小的卷。希望把纸条的很多形式都给它展现出来,把美好的东西一直能够传承下去。

“指尖技艺”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手工”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