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喝上”生态水(探访)
栏目:国内新闻 发布时间:2024-09-19

  核心阅读

  位于新疆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内分布着近1700万亩天然胡杨林,占全国天然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是南疆地区重要的绿洲生态屏障。通过引洪分流等科学治水措施,汛期的塔里木河成为生态补水的重要源泉,有效改善了流域沿岸的生态环境。

  眼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河迎来主汛期,上游奔腾而来的洪水正通过一道道生态闸、一条条引洪渠,向两岸胡杨林内部流动延伸数十公里。

  2000年开始,新疆已组织实施了25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大西海子水库累计下泄生态水近100亿立方米,今年计划为塔里木河流域沿岸胡杨林区补水5.1亿立方米。

  如何将汛期洪水变成生态水补给胡杨林?如何科学高效利用洪水资源?记者沿着塔里木河一路向下,见证生态补水给流域带来的勃勃生机。

  洪水变成生态水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全长2486公里,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哺育着1200多万人,占全疆总人口近一半。但汛期的塔里木河曾让两岸群众头疼。“以前洪水一来,我们就得组织力量防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麦提热依木·克热木说,现在只需要在汛期之前疏通引洪渠,把洪水引到需要的地方去,洪水就变成了“生态水”。

  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英巴扎管理站设在轮台县轮南镇,负责管辖的河道有190多公里,河道两侧设有20多个生态闸,“水少的时候关闭生态闸保障农业用水,洪水来了就开启生态闸灌溉胡杨林。”站长申俊介绍,引洪补水的时间由大河来水情况决定,今年8月5日,中游流量达到650立方米每秒的警戒线,生态闸当天开启,将多余的水量释放到胡杨林中。

  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引洪渠的水,当地调动机械设备在引洪渠旁开挖出长短不同的支渠,让水通过四通八达的支渠覆盖到胡杨林深处。自2019年以来,轮台县胡杨林内累计疏通渠道129.46公里,新建输水支渠导水坝56处,修建拦水坝13处,新建胡杨林水位监测井18眼。

  轮台县生长着83万亩天然胡杨林,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结合水利部门提供的水资源调配数据,通过多个生态闸口引洪轮灌,对缺水区域进行精确补水,原计划今年灌溉15万亩胡杨林,输水量4800万立方米。由于今年是丰水年,上游来水量比较大,预计能灌溉三四十万亩。

  除中上游为胡杨林引洪补水外,生态补水还包括下游大西海子水库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曾出现过河道断流、湖泊湿地缩小、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的情况。如今经过中上游引洪分流之后的来水一路向下,汇聚在尉犁县境内的大西海子水库,再输送到下游。水库从2012年起退出农业灌溉,成为新疆唯一一座专门用于生态供水的水库。

  生态补水更科学

  “塔里木河汛期从7月持续到9月,今年第二阶段生态输水计划持续60—65天。”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大西海子水库管理站站长章瑜介绍,8月12日库容达到3500万立方米后,生态输水闸口缓缓打开,正式启动第二十五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第二阶段工作。

  在大西海子水库,记者没有看到水流从闸门奔涌而下、波涛翻滚的场景。通过闸门控制流量,水慢慢流向下游,滋润着河道和两岸植被。

  章瑜告诉记者,近几年采取的双河道、小流量、长历时、多时段输水方式,最大限度横向漫溢下泄水量,补给塔里木河两岸生态脆弱区及地下水埋深,实现生态输水效率的最大化。

  “早些年生态输水更重要的目的是贯通河道,让水头到达最下游的台特玛湖,现在台特玛湖核心区面积已经稳定在41.99平方公里,所以目前生态输水的重点已经转向两岸生态补给。”章瑜说,水从大西海子水库到达台特玛湖附近的库尔干水文断面后便关闭节制闸,将水存在河道中,让洪水横向漫溢,扩大受水面积,最远可以延伸到几十公里远,充分补给两岸后才让水进入台特玛湖。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广朋说,生态输水初期,水头从大西海子水库到达台特玛湖需要100多天,现在只需要十几天。如果不加以控制,台特玛湖的面积将继续扩大,但对两岸的补给会很小。“现在用节制闸把水控制住,让水往两岸走、往地下渗,通过生态闸把水引向目标区域,每3年轮灌一次,这就是汊渗轮灌。”张广朋说。

  为了水资源调度更加科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塔里木河干流管理局于2019年共同成立了汊渗轮灌生态修复试验区,进行塔里木河生态水文研究。